close

350px-U_are_korean.jpg 

 

昨天《蘋果日報》頭條報導,有一位中大碩士面試二百次均告失敗,並已經申領綜援。當然,看罷這篇報導,此人必被動輒口誅筆伐。

 

 

你們也是八十後!

 

為甚麼那麼多人都不知道《蘋果日報》這篇報導的動機?報章頭條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,就是告訴讀者這就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。可是前天世界發生了無數的事件,為甚麼偏偏就要炒作這個人的故事?而且這一件怎樣也不應該是「新聞」。

 

而這篇報導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,就是誘導八十後互相攻擊他,因為這樣就可以跟他劃清界線,「我不是這種人!」,看一天Facebook和高登就會完全明白了。但香港人中伏那麼多次,卻重複同樣的錯誤。

 

雖然我們試圖和公敵劃清界線,但稍為接受過社會科學訓練的人,都知道在個案研究中,雖然要指出其獨特性、但更重要的是,這個個案也要有其普遍性,才能夠幫助我們分析社會現況;而且就算年輕人中間的性格迥異、教育程度也有參差,但我們也在同一個社會背景成長,更面對同樣的未來。即使努力指出自己和中大碩士有不少相異之處,但我們的相同之處可能更多。

 

你們不要忘記,香港人很快就不會記得此人的名字,而只會稱呼他為「後生仔」或「八十後」!明乎此,這篇報導就隱含了下面的意涵:1. 八十後沒有把握自己的機遇,不是社會沒有發展空間。2. 即使社會已經給予高等教育機會,但大學生也是高分低能。3. 大學生連基本社交禮儀都沒有,找不到工作與人無尤。4. 最重要的是,八十後的處境完全是自找的,你們憑甚麼在吵鬧?

 

 

傳媒的墮落

 

當較早前唐英年一竹篙打一船人,批評八十後剛愎自用甚麼甚麼時,當然全世界都感到憤怒。但《蘋果日報》沒有唐英年那麼愚蠢,它好歹是資深傳媒,知道宣傳機器應該要怎樣開,而且開完還能夠贏得掌聲。就像多年前的「陳健康事件」(香港人也許都忘了此事),該報要製造一個公敵、再引導輿論,實在是駕輕就熟。

 

《蘋果日報》正在做的事,恰好就成為唐英年批評年輕人的一個注腳,甚至以陰謀論的角度,這篇報導可能是香港權貴們的「劇本」中的一個章節。我們要記著,傳媒從來都是服膺於政治,新聞自由和編輯自主從來都是很美麗的誤會,但這樣不就正正反映傳媒的墮落?

 

筆比槍更強,可惜現在控制傳媒的,不是知識份子而是商人。

 

 

世代之爭就首先就是爭奪話語權

 

老實說,看罷中大碩士的報導,我不會覺得很特別,因為我遇過很多性格類似的人,而很多正正就是五十後。我不覺得他們比八十後勤奮、知識也不比八十後豐富,不過在一個凡事講關係的社會,他們的資本真的比較多。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控制了話語權。

 

傳媒可以有怎樣的威力,看完《一九八四》就會明白,而我認為世代之爭所爭奪的,就是話語權。在互聯網時代,雖然不同年齡、階層的人也可以透過它發聲,但就是年輕人才可以善用互聯網,而且「成年人」想禁止也不可能。

 

說到這裡,再看看最近互聯網怎樣令阿拉伯世界發生劇變,我還是認為年輕人最終也能改變整個香港。最重要是我們要敢於說話、還要說得更大聲,第二是要杯葛主流傳媒、也不要看那麼多電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ex 的頭像
    alex

    my reflection

    a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